全部产品分类

全部产品分类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产品阐释 >  血常规各项临床意义

血常规各项临床意义

2016/10/18 15:32:58      来宝商城

临床意义

WBC计数

参考范围4-10 × 109/L

1、增加

(l)生理性:初生儿、妊娠末期、分娩期、经期、饭后、剧烈运动后、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。

(2)病理性: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、尿毒症、严重烧伤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、急性出血、组织损伤、手术创伤后、白血病等。

2.减少病毒感染、伤寒、副伤寒、黑热病、疟疾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极度严重感染、X线及镭照射、肿瘤化疗后、非白血性白血病等。


白细胞分类计数 染色液 30s快速单一染色液


贮存液

瑞氏染粉 2.0g

姬姆萨染粉 068

天青 E 06g

甘油 100ml

聚乙烯D比咯烷酮(PVP) 200g

甲醇 1000mI


磷酸盐缓冲液(pH6.2-68)

磷酸二氢钾 6648

磷酸氢二钠 0268

石炭酸 40ml

蒸馏水加至 1000mI


应用液

l液、2液按31比例混合放置14天后备用。

 



染色

将染液铺满血膜或将血片浸入染色缸内,30s后用自来水冲洗。


注:加表面活性剂 PVP可增加染料的溶解度并起稳定作用,加入天青 E可缩短染色时间。

参考范围



LY: 187-47

LY#(10—33)×109L

MO: 35-79

MO#(02—07)×109L

GR: 460%一765

GR#(18—64)×109L

1.增多


(l)中性粒细胞:急性化脓感染、粒细胞白血病、急性出血、溶血、手术后、尿毒症、酸中毒、急性汞中毒、急性铅中毒等。

(2)嗜酸性粒细胞:变态反应、寄生虫病、某些皮肤病、某些血液病、手术后、烧伤等。

(3)嗜碱性粒细胞:慢性粒细胞白血病、何杰金病、癌转移、铅及铋中毒等。

(4)淋巴细胞:百日咳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、麻疹、腮腺炎、结核、传染性肝炎等。

(5)单核细胞:结核、伤寒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、疟疾、黑热病、单核细胞白血病、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。

2.减少

(l)中性粒细胞:伤寒、副伤寒、疟疾、流感、化学药物中毒、X线和镭照射、抗癌药物化疗、极度严重感染、再障、粒细胞缺乏等。

(2)嗜酸性粒细胞:伤寒、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。

(3)淋巴细胞: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、放射病、细胞免疫缺陷等。

常见的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变化

在外周血象中,除了各类白血病幼稚细胞外,通常能见到一些细胞形态上的异常变化。

中性粒细胞

1.核象变化: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。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,它与分叶核细胞之间的比值约占1:13。

(1)核左移:是指杆状核细胞增多,常见于感染。如晚幼粒、中幼粒等细胞增多为核象极度左移,多见于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。

① 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核左移:称再生性左移,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,如大叶性肺炎等。

② 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低的核左移:称退行性左移,常见于严重感染、机体抵抗力低下时,如伤寒、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败血症等。

(2)核右移:是指不仅分叶核粒细胞增多,且分叶过多,常见4叶、5叶(正常时多分3叶),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。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。此外,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,表示预后不良。

2.毒性变化:

严重感染、恶性肿瘤、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、大面积烧伤等症时,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异。

(l)细胞大小不均: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。

(2)毒性颗粒:胞浆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,着色深,颗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。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。

(3)空泡:可在胞浆或核中出现,常为多个,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着色所致。

(4)Dohle体:脑浆内出现嗜碱性点、线、梨形或云雾状物质,可能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所致,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。

(5)核棘突:胞核有各种形态的芽状突出, 临床意义尚不明确,可能与中毒、癌转移、严重放射损伤等有关。

3.退行性变:

表现为胞体肿大,结构模糊,边缘不清。胞核可呈固缩、肿胀、破碎、溶解等变化,退行变可以是细胞衰老死亡的表现。

淋巴细胞

淋巴细胞形态变异在多种疾病如各种病毒感染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为常见。此外,疟疾、过敏性疾病、淋巴结炎等亦可见,统称为异型淋巴细胞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常可出现3种异型淋巴细胞,即空泡型、不规则型和幼稚型。

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

    RDW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,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(CV%)来表示。它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为客观、准确。 RDW增大时有临床意义。

(l)用于缺铁性贫血(IDA)的诊断与疗效观察:

缺铁性贫血时 RDW增大,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(缺铁性贫血时MCV应下降)RDW增大更是早期缺铁的指征;MCV减小时,RDW增大更为显著,当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, RDW将比给药前更大,以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,主要是因补铁后产生网织红细胞,及正常红细胞生成并释放人血与给药前的小红细胞并存,故 RDW先增大,随着正常红细胞的增多和小红细胞的减少, RDW便逐渐降至参考范围。

(2)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:IDA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时,MCV均可减小。但 IDA时 RDW增大,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时 RDW正常。

(3)用于贫血的分类(Bessman分类法):MCV只能反映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,不能代表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性,对红细胞体积大小的评价,过去靠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的观察,这种观察常受血涂片制作以及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,而且不能定量,RDW能较好地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,把 MCV和 RDW结合用于对贫血的分类将更为完善(表 l—l—2)。表 l-1-2 Bessman MCV/RDW贫血分类



类 别

MCV

RDW

正 常

缺铁性贫血

巨幼细胞性贫血

溶血性贫血

铁粒幼细胞贫血

再生障碍性贫血

单纯小细胞性贫血

平均血小板体积


MPV的临床意义要结合 PLT变化才有价值。

(1)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:

① 当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时, MPV减少;

② 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时,导致血小板减少, MPV增大;

③ 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,MPV正常。

(2) MPV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: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,MPV与 PLT同时持续下降;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,功能恢复时,MPV增大常先于 PI。T升高。 MPV越小

(3)其他方面应用:

① MPV增大:见于骨髓纤维化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痰(ITP)、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、脾切除、慢粒、巨大血小板综合征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。

② MPV减小:见于脾亢、化疗后、再障、巨幼细胞性贫血等。

血小板比积(plateletcritPCT)

参考范围

男 0.108% -0.272%

女 0.114%一0.282%

PCT与 PLT和 MPV正相关,所以PLT、MPV的增减均可使 PCT发生变化。

增高:见于骨髓纤维化、脾切除、慢粒等。

减低:见于再障、化疗后、血小板减少症等。

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(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 )

参考范围

0.155-0.181(15.5%-18.1%)

(以血小板体积变异系数 CV%表示)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。

增大

急非淋化疗后、巨幼细胞性贫血、慢粒、脾切除、巨大血小板综合征、血栓性疾病等。

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应用

(l)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:

将 MCV和RDW配合直方图分析,可直接观察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。

① 只现一个峰:见于正常人、缺铁性贫血(峰左移)、巨幼细胞性贫血(峰右移)。

② 可现两个峰: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,可出现一个小红细胞峰和另一个正红细胞(或网织红细胞)峰。巨幼(红)细胞性贫血给予叶酸、维生素 Bl2治疗有效时亦可见两个峰。

(2)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:

静脉血比毛细管血白细胞数量略低。中档的血细胞分析仪一般为三分群,它是根据加入溶血剂后,白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而发生皱缩,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皱缩后体积有明显差别,每个皱缩白细胞通过血细胞分析仪的微孔时产生的脉冲信号经放大、甄别后,微机处理数据得到其体积分布直方图。

淋巴细胞群为35—90 fI大小

中间细胞群为90一160 fl大小

粒细胞群为160—450 fI大小

三群细胞的百分比与白细胞数量的乘积为其绝对数

正常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,可见两个明显分离的峰,左峰为小细胞群(淋巴细胞),右峰为大细胞群(粒细胞),两峰之间为中间细胞群的分布。

急性白血病时,由于异常的原始、幼稚细胞增多,可见中间细胞明显增高,这时直方图上见一个峰,峰值常在90一160 fl之间。这时必须推片染色镜检。

(3)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:

正常人血小板体积主要分布在2—20 fl之间,21—30 fI之间有少量大血小板,一般仪器以30 fI为最大的分析界标。

血小板体积增大时,直方图会出现明显拖尾现象。有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干扰时,直方图尾部会抬高。

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的计算

1、原理

根据红细胞、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积,计算红细胞平均容量、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、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,用作贫血的形态学分类。

2、计算方法

(1)平均红细胞体积(mean corpuscularvolume, MCV):是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,以飞升(fI)为单位。


L血液中红细胞体积(L)×1015


MCV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=××fl


每L血液红细胞数()

(2)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(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,MCH):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,以皮克(pg)为单位。


L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(g)×1012


MCH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=××pg


每L血液红细胞数()


(3)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(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,MCHC):是指平均每 L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(g/L)。



每L血液中血红蛋白g(g/L)


MCHC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=××g/L


每L血液红细胞比积(L/L)


3、临床意义

正常人和各型贫血时红细胞平均参考值表

平 均 值

MCH(pg)

MCV(fl)

MCHC(g/L)

正 常

27-31

82-95

320-360

大细胞性贫血

-

正常细胞性贫血

-

-

-

单纯小细胞性贫血

-

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

红细胞参数

1、红细胞(red blood ceII,RBC)

(4.0-5.5)×1012L

(3.5-5.0)×1012L

2、血红蛋白(hemoglobin,HGB)

男 120一160 g/L

女 l10-150 g/L

3、红细胞比积(hematocrit,HCT)

男 0.40—0.50 (40%一50%)

女 0.35—0.45 (35%一45%)


标签:      阅读量:509
  • 品质保障 正品保障 品牌货源
  • 专业选型 更多选型 服务支持
  • 支付保障 安全支付 下单无忧
  • 售后完善 双重售后 省时省力